2013年高考山东语文解析(精编版)【学科网试卷总评】本题考查学生今年的试题与往年试题保持内容、形式、难度、区分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。考试内容,符合《考试说明》的要求,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,并注重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、探究能力的考查。”试题不超纲,难易适中。在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,第一题考查常用字的读音、常用字字形、常用词(包括成语)、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辨析病句。本题内容与往年基本一致,但是今年这一题选材语文特征典型,相关句子内容活泼健康,趣味横生,除了考试功能外,有很好的可读性。一般论述类、文学类文本、实用类文本三篇现代文阅读材料,从选材内容、文体基本保持往年的思路。古文、古代诗歌也是如此。同时试卷中也有出新之处,例如第2题考查常用字的使用,出新之处是将错字放在句子中,一方面符合错字使用的常见情形,一方面对考生形成了一定的迷惑。如“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,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,山上有许多寺院,善男信女络绎不绝。”“胜地”对同音词“圣地”的误用,必须依赖具体语言环境才能鉴别,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。第16题填写关联词语,这是比较新的考法,用以检测考生的逻辑能力:第18题给“创造”下定义,这也是一种新考法,它介于归纳概括信息与表达之间,可以考查考生阅读、提炼、概括、表达等综合能力。整个试卷中现代文的论述类、文学类、实用类与古文、古诗的选材对试卷风格影响很大。论述类选择的是关于中国艺术境界的论述,全文以中国画为据,文字秀美,论证过程清晰。文学类选取的是余华的《活着》,生活气息浓郁,人物性格鲜明。实用类选取的是沈从文的《定和是个音乐迷》,包含着民国作家的深邃、含蓄和恣纵。古文另辟蹊径,选择明代最优秀的散文家宋濂的《看松庵记》,第一次把古代“记”体引入高考试卷中,可以拓展学生关于古文文体的认知。古诗选择晚清江湜的写景抒情诗,其意境之优美,一点也不亚于唐宋诗词。这些选材都表现了尝试与出新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在设题方面出现了新的亮点。往年的试题较多在语句、文字上做无谓的缠绕。今年试题关注了论述文阅读规律,从文体方面加进了设问,如论点、论据、论证方法等,增加了试题的科学性。试题从选材到设题都凸显了语文的本体特征。语言类主要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识记能力,又在选材中关注了材料的典型性与人文色彩。例如第2题考查正确使用字词,其中的D项材料为:“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,箭拔弩张,幸亏民警及时赶到,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。”这是个错项,“箭拔弩张”中的“箭”应为“剑”。这个词的误用较为常见,但错误也是明显的。如果对中国汉语成语并列结构的构成略有了解,与“弩”对应的一定是“剑”而不是“箭”。第3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,其中D项“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,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。”这个语料考“鼎足而立”的使用。既然鼎足,一定是指三种事物并列,而语料中指出的只有两家,用鼎足而立是错误的。再如第五题中的第18题让考生从一段话中提取信息,限定字数,完成定义,对逻辑思维有很好的考查效果。文学类文本选择余华的著名作品《活着》。此小说寓意深刻丰富,形象生动突出,描写简洁准确,有很高的文学审美水平。试题从小说文体出发,引导考生分析形象,鉴赏关键语句,探究小说寓意的能力,考查了考生的文学审美能力,突出了文体特征。实用类文本《定和是个音乐迷》文体鲜明,传主张定和是现当代著名音乐家,其对音乐追求的人生历程对青年人有很深刻的启发教导作用:行文极富沈氏个性。设题突出了传记文体的特征,全面而富有层次。文言文阅读《看松庵记》内容上文化品格很高:行文漂亮精萃,难易适当,是一篇第1页共14页难得的文学色彩鲜明的好文。江湜的写景抒情诗《山寺夜起》明白如话,景色优美,情感单纯。总之,今年的语文试卷从各方面凸显语文的本体特征。今年的试卷从总体风格凸显了人文精神,比较集中表现于作文命题上。往年的材料作文,或选取名人名言,或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格言,今年的作文题针对当前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问题,从《咬文嚼字》中提炼出材料,此材料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。由于外来文化、网络文化、快餐文化等影响,汉语言的纯洁性、准确性受到了极大的侵害,新闻联播、百家讲坛等权威公共平台常犯语言文字、历史文化知识的错误,而电台、报纸、网络等媒介更是谬误频出。这些现象扭曲了人们敬畏语言文字的观念,给中华民族的主体语言带米很坏的影响。历史文化知识的误用,更是当前文化行为中较为多见的现象:更有甚者,或为了吸引眼球,或为了商业利益,或出于无知…对历史胡编乱造,肆意想象历史,篡改历史典章制度,对民族历史毫无敬重。《咬文嚼字》杂志这一背景下发起的这一活动,反映了语言文字工作者对正确使用民族语言的努力。因此作文题选择这一材料,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。材料本身具有多方面的意义,如杂志社求真求实,不惧权威,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、历史文化知识著名作家认真严谨、求实平和、从善入流的态度等等,对当今社会、对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。这个题目贴近学生实际,可以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及身边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、故事,从而尽快选择文体,立意设题,组织材料,尽快进入写作状态。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,共8页。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注意事项:1.答题前,考生务必用0.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、座号、考生号、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。2.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,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: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,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。3.第Ⅱ卷必须用0.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.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,不能写在试卷上:如需改动,,先划掉原来的答案,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:不能使用涂改液、胶带纸、修正带。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。4.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,考生须从所给(一)(二)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,不能全选。第I卷(共36分)一、(每小题3分,共15分)本解析为学科网名师解析团队原创,授权学科网独家使用,如有盗用,依法追责11.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,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()A.校订(jido)戛然(ji6)佝偻病(g0u)自怨自艾(y1)B.降服(xing)惊诧(chd)超负荷(hè)流水淙淙(zong)C.奇葩(pi)胴体(tong)拗口令(ào)三缄其口(jian)D.称职(chen)谄媚(chǎn)一刹那(shd)良莠不齐(yǒu)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B、淙cng;C、胴体dng;D、一刹那chd.【学科网考点定位】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。2.下列各句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()A.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,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,上山有许多寺院,善男信女络绎不绝。第2页|共14页B.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,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。C.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,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、辅导,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。D.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,箭拔弩张,幸亏民警及时赶到,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。【答案】c【解析】A、胜地一圣地,B、故有一固有;D、箭一一剑。(圣地:圣地,是指有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的地方。圣地一般用于宗教方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