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一、古代诗文阅读(27分)(一)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(6分)1,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(6分)(1),三岁食贫。《诗经·氓》)(2)群贤毕至,·(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)(3)风急天高猿啸哀,。(杜甫《登高》)(4),孰能无惑?(韩愈《师说》)(5)移郁青青。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(6)浩荡离愁白日斜,·(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)(二)文言文阅读(15分)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2-5题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2一5题。游龙鸣山记【明】陶安游之胜者,适其时可乐也,得其地尤可乐也,而所游又皆佳士,则所以宣其和、舒其郁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,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。至元丙子二月甲午,厚斋严君治酒肴,招子游龙鸣山,即无想山也。时春雾既久,风日喧丽,耆英少俊,序齿而行,鼓吹前导。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,两山峙如双溯,相距百步,绵亘东趋。中夹石田,田右小路,随两山势深窅曲折。行三四里,隘不宜田,仅可为路。又数里,山益奇峻,轻岚暖霭,微袭襟帽。山外崇峰复峰,杳无穷极。少焉,峭壁对立,状若华表,松衫万章①,夹路北转。洞多石底,云深树茂,繁卉被岩,鸟声清碎,似非人间世。僧舍雄丽,榜曰“禅寂”。门外独松古秀,大连数抱。修篁干霄,森列门内。寺长老出迎客,延坐后堂,匾曰“白云深处”。其西有“听松杆”,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,所植桧扰存。其北有“甘露室”。又北,上为“招云亭”,气象空旷,攒峰玉立,视向所历群山,低俯其顶矣。遂蹑蹬至潮音岩,怪石异态百出。同游者疲于跻攀,于是止焉。子以未登绝顶为怏,与三二友决意直上。地势斗峻,褰裳②援萝,履苍莽中。上有天池沆瀁④,其水下飞潮音岩,引以给庖。其西绝顶,巨石雄坦,可坐数十人。渺焉四顾,心目豁然。其东绝顶。视西又高,倦不欲登,还饮“白云深处”。于时暖气薰席,蒸焉知夏,凄焉如秋,栗焉如冬,觥筹无算,谈笑甚欢,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。酒既,长老引客看花,徐行登环早阁。己而与长老别,出寺门。行几一里,众以兴未尽,席地坐,分韵赋诗者久之,诗成而归。斯游也,适其时而得其地,信足乐矣。但溧之为州,非通都要路,兼是山隐于邃奥,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,予故表而出之。鸣呼!乐而不失乎正者,浴沂风零也。兰亭之会,乃或感慨悲戚。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,发言为诗,皆有可现,其亦乐之正者欤!遂记兹游之胜,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。(选自《陶学士集》,文字略有改动)【注】①章:大材。②褰裳:撩起衣裳。③沆灌:水深广的样子。④心平气易:心情和悦。1.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杳无穷极杳:深远B.修篁干霄干:冲C.延坐后堂延:延请D.履苍莽中履:鞋子第1页1共8页2.3.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-组是(3分)①春霁既久,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,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,繁卉被岩,鸟声清碎④其北有“甘露室”⑤气象空旷,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,凄焉如秋,栗焉如冬A.①④⑤B.①③回c.②③⑤D.②④⑥3.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首段“适其时可乐也,得其地尤可乐也,而所游又皆佳士”从三方面提出“游之胜”的标准,引领下文。B.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,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,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。C.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,谈笑作诗,心情和悦,体会到了类似于“浴沂风雩”那样纯正的快乐。D.龙鸣山地处幽僻,交通不便,不为人知,作者写这篇游记,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。4.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6分)(1)其水下飞潮音岩,引以给庖.(3分)译:(2)斯游也,适其时而得其地,信足乐矣。(3分)译:5.(三)古代诗歌阅读(6分)6.阅读下面这首诗歌,回答问题。(6分)望江南〔宋)李纲江上雪,独立钓渔翁。箬笠但闻冰散响,蓑衣时振玉化空。图画若为工。云水暮,归去远烟中。茅舍竹篱依小屿,缩鳊圆即入轻笼。欢笑有儿童。(选自《卸选历代诗余》卷二十五】(注)①玉花:喻雪花。(1)“箬笠但闻冰散响,蓑衣时振玉花空”,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,请简要赏析。(3分)答:(2)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。(3分)答:二、文学名著、文化经典阅读(一)文学名著阅读(10分)7.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,不正确的两项是(5分)A.宝玉挨打后,黛玉前来探望,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,满面泪光,抽抽噎噎地说道:“你从此可都改了罢!”(《红楼梦》)B.屠维岳使用软化、开除、升迁等多种手段,“和平解决”了厂里的怠工风潮,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。(《子夜》)C.觉慧创办了《黎明周报》,被祖父责骂,祖父吩附觉新严加看管。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,执意要办下去。(《家》)D.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,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院上滑下,打倒刽子第2页1共8页手的助手,把她抱进圣母院。(《巴黎圣母院》)E.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,但还是鄙视他们。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:(《复活》)7.8.简答题。(选做一题)(5分)(1)阅读下面的《三国演义》选段,根据原著故事情节,回答问题。玄德接过,钾之于地,日:“为汝这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。”“这孺子”是谁?请简述“几损我一员大将”这一情节。(2)阅读下面的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选段,根据原著故事情节,回答问题。“好,孩子,你救了父亲一命,不过,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,咱们现在两讫了.”“父亲”是谁?请简述“你救了父亲一命”这一情节。答第〔)颗:8.(二)文化经典阅读(6分)阅读丁面的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选段,回答问题。(6分)①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②孟子曰:“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。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辙人者人恒敬之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在孔子、孟子看来,怎样的的人可以称为君子?如何才能成为君子?请综合上述材料,用自己的话回答。(6分)答三、现代文阅读(24分)(一)论述类文本阅读(9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0-12题。谁在支持我们的“心灵成长”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姿,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,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…他们如此平凡,即便擦肩而过,你可能也从未留意。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,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,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: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,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。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,那么,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、善之端、美之源。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,为转型时代的“心灵成长”,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。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,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。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“体面的工作”,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。我们看到,“伟大”、“尊严”、“价值”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,吸引着高贵的心灵。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,精神的能量也从未衰减。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,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,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。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,到充实参与志愿者的内心,立人图书馆构筑的,还有一个叫“精神”的港湾,这里有一种更快乐、更纯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