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折一、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20分1.(2分)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。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()A.光合作用B.自然降雨C.化石燃料的燃烧D.碳酸盐的沉积【考点】BM: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【分析】A.光合作用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氧气:B.二氧化碳微溶于水,自然降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:C.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:D.碳酸盐沉积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的过程。【解答】解A.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,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,故A错误:B.自然降雨过程中,空气中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,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,故B错误:C.化石燃料为煤、石油、天然气等,都含碳元素,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,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,故C正确:D.碳酸盐的沉积是碳元素减少的过程,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,故D错误:故选:C。【点评】本题考查了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变化、化石燃料燃烧、化合反应等,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,题目难度不大。2.(2分)用化学用语表示NH3+HC一NH4C1中的相关微粒,其中正确的是()A.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:NB.HC的电子式:HH-N-HC.NH的结构式:H第1页1共30页D.C的结构示意图:【考点】4:电子式、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【分析】A.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,质量数=质子数+中子数:B.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,不存在阴阳离子:C.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N-H键:D.氯离子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。【解答】解:A.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=8+7=15,噶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:15N,故A错误:B.HC为共价化合物,电子式中不能标出电荷,其正确的电子式为HG】,故B错误:H-N-HC.氨气为共价化合物,分子中含有3个N-H键,NH的结构式H,故C正确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,氯离子的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,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:故选:C。【点评】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,题目难度不大,涉及电子式、元素符号、结构式、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,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,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。3.(2分)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()A.NaHCO3受热易分解,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.SO2熔点高硬度大,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.A12O3是两性氧化物,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.CaO能与水反应,可用作食品干燥剂【考点】14:物质的组成、结构和性质的关系.【分析】A.碳酸氢钠的稳定性与制胃酸中和剂没有关系:B.二氧化硅能导光,可用于制光导纤维,与二氧化硅的熔点无关:第2页1共30页C.氧化铝可用作耐高温材料,利用的是其高熔点,与是两性氧化物无关:D.根据CaO与HO反应,且无毒分析。【解答】解:A.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,可用作胃酸中和剂,与NHCO3的稳定性无关,故A错误:B.S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,利用的是二氧化硅的导光性,与其熔点无关,故B错误:C.由于A12O3具有较高熔点,可用作耐高温材料,与A12O3是两性氧化物无关,故C错误:D.由于CaO与水发生反应,且无毒,可用作食品干燥剂,故D正确:故选:D【点评】本题考查物质组成、结构与性质的关系,题目难度不大,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即可解答,注意掌握常见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,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,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。4.(2分)室温下,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()A.0.1mol·LKI溶液:Na、K、ClO、OHB.0.1molL1Fe2(S04)3溶液:Cu2+、NH4、NO3、S042-C.0.1molL1HC溶液:Ba2+、K+、CH;COO、NO3D.0.1molL-1NaOH溶液:Mg2+、Na、S042-、HC03【考点】DP:离子共存问题【分析】A.次氯酸根离子能够氧化碘化钾:B.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,都不与硫酸铁反应:C.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:D.氢氧化钠与镁离子、碳酸氢根离子反应。【解答】解:A.CO能够氧化KI,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,故A错误:B.Cu2+、NH4、NO3、SO42-之间不反应,都不与Fe2(SO4)3反应,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,故B正确:C.CH:COO~与HCI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,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,故C错误D.Mg2+、HCO3~与NaOH溶液反应,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,故D错误:故选:B。【点评】本题考查离子共存,题目难度不大,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即可解答,注意掌握离子共存的条件,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,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。第3页1共30页